由傅东育执导的扫黑大剧《以法之名》自2025年6月24日开播以来,口碑呈现爆发式增长。
该剧是由最高检影视中心出品,剧本打磨3年,取材多起真实司法腐败案,开播之前就备受关注。
剧集开篇即高能:庭审现场律师翻供、检察官离奇死亡、司法系统内鬼疑云等情节层层推进,被观众形容为“全程无尿点”“反转密集如狼人杀。
深度揭露政法系统内部腐败,涉及“保护伞”“证据调包”“权力干预司法”等敏感议题,播出后话题讨论度直接拉满。
开播4天登顶各项数据榜单榜首,优酷站内热度4天破万(开播首日仅5000+),创平台2025年最快破万记录。
与此同时,该剧在央视八套的收视率也从开播的0.68%飙升到峰值2.8%,涨幅超4倍,足以说明这部剧的火爆程度,
《以法之名》以大尺度+戏骨飙戏+社会深度形成口碑铁三角,数据与热度印证其“低开高走到全民追剧”的路径。
尽管存在叙事节奏和一些细节上的争议,但全员演技派加持、现实主义创作的勇气与制作诚意仍使其成为2025年现象级正剧。
作为一部群像剧,《以法之名》能有现在的收视成绩,演员们的表现可以说是至关重要。毕竟演不好角色,观众是不会买单的。
我们只看到剧中演员们贡献了很多惊艳的演技片段,殊不知这部剧很多演员都是“关系户”。
统计了一下,《以法之名》中的“关系户”有20多位,而这些人还都是导演傅东育给开的“后门”。
相信很多观众在追剧时也发现了,剧中很多角色都是《破冰行动》《风吹半夏》等热播剧里的老面孔。
虽然有很多老熟人,但这些人都是“剧抛脸”,他们在这部戏中对角色的塑造也非常立体,完全没有过往剧中人物的影子。
单从主演来看,蒋欣、李光洁、冯嘉怡这三位都与傅东育有过多次合作,所以这次拍《以法之名》,傅东育在选演员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也是自己合作过的这些人。
除此之外,王劲松、郝平、施京明、颜世魁等老戏骨都和傅东育导演至少有过三次以上的合作。
傅东育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他拍戏就喜欢用熟人,因为这些熟人和他合作时间久了,对他们演技很信任。
傅东育导演还表示,《以法之名》之后要开拍的戏中,还会有这些老熟人出现在戏中,但是讲述的故事不一样了,大家总不会因为这些人是“关系户”就不看了吧。
《以法之名》用事实证明,观众并不是讨厌关系户,而是讨厌没有演技的关系户。
下面就来看一下,这部剧中有哪些“关系户”的表现最为惊艳。
第一位,冯嘉怡
冯嘉怡是《以法之名》中,和导演傅东育合作次数最多的演员,一共合作过6次。
由于和导演合作次数多,所以冯嘉怡也是傅东育导演最先敲定的演员。
这次,冯嘉怡饰演东平市公安局局长许言午,是剧中关键人物之一。
因为角色前期行事圆滑、立场模糊引发观众猜测是否为反派保护伞,但随着剧情推进,其暗中协助调查、传递关键证据的行为逐渐显露正面属性,角色呈现“明哲保身但心怀正义”的复杂性。
剧中很多细节都体现了许言午不是保护伞,比如他故意将乔振兴死前行踪图“遗落”给下属秦锋,推动案件突破性进展,展现其深谙官场规则却坚守底线的特质。
在面对下属姜红军贪污受贿的真相时暴怒,斥责其背离警察初心,凸显角色对职业信仰的坚持。
冯嘉怡通过眼神变化、肢体语言精准传递角色的内心挣扎,如接到上级电话时的笑容僵硬、独处时的凝重沉思。
前期看似妥协退让,后期逐渐显露军人出身的果敢,角色弧光完整。
导演通过镜头刻意引导观众误解其为保护伞,后期通过“无声助攻”颠覆认知,打破非黑即白的角色定式。
冯嘉怡饰演的许言午折射了执法者在权力网络中的生存困境——既需维系表面平衡,又需守护法律底线,引发职场人共鸣。
第二位,是安
没想到,是安居然也和傅东育导演合作过6次。这次,是安与张译、李光洁、蒋欣等一众实力派同台,出演的角色虽然戏份不多但贯穿案件主线。
是安饰演的乔振兴是《以法之名》中的关键角色,身份为东平市检察院检察官。
在万海案开庭当天,乔振兴突然通过录像自曝是万海犯罪组织的保护伞,引发轩然大波。
但次日其尸体在冰瀑下被发现,死因成谜,与黑恶势力的关联成为全剧核心悬念。
乔振兴是坚守正义却被系统腐败吞噬的检察官,是安通过眼神戏精准传递了角色的矛盾与挣扎。
被迫录制认罪视频时,他双眼通红、嘴角微颤却强作镇定,将绝望中残存尊严的破碎感演绎得淋漓尽致。
认罪视频中,他眼眶蓄泪却强撑平静,喉结滚动、呼吸凝滞的微表情传递出被胁迫的窒息感。
这段无台词表演成为全剧关键悬念支点,被观众称为年度意难平演技范本。
“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之冻毙于风雪”成为角色标志性注脚,观众从其演绎中感受到司法系统坚守者的无力感,引发对现实法治困境的思考。
46岁的是安凭此角打破“黄金配角”定位,被认证为细节控戏骨。
其表演既承接了经典扫黑剧中的“江阳式悲情”(《沉默的真相》),又以更克制的演绎升华了理想主义者的陨落,成为近年来配角塑造的标杆案例。
是安用眼技封神、剧抛脸质感和悲情共鸣三重维度,将乔振兴铸成《以法之名》的灵魂人物,印证了“好演员无需主角光环,自能以渺小撼动山海”的表演真谛。
第三位,王劲松
老戏骨王劲松也是傅东育导演的御用配角之一,加上这次《以法之名》,两人已经合作过5次。
相较于其经典反派角色(如《破冰行动》林耀东),本次王劲松饰演的省检察长体现了表演维度的突破。
从外放型反派(如“东叔”的凌厉眼神)转为内敛型正派角色,收敛锋芒却不减气场,证明其戏路的广阔性。
王劲松饰演的检察长张放是男主角洪亮(张译饰)的直属上级,角色身份具有双重复杂性。
过沉稳内敛的表演风格,展现角色的权威性和司法系统高层的审慎特质。其台词节奏、微表情(如踱步、思量)均精准传递人物深藏不露的城府。
观众对其是否为“保护伞”的猜测贯穿剧情(如第二场开会戏份收到匿名举报信时,眼神的微妙变化营造紧张氛围)。王劲松通过细微表情(如嘴角抽动、目光闪烁)暗示角色可能的立场摇摆。
在审查案件时的寥寥数语中,王劲松用低沉声线和不疾不徐的节奏,将人物内心的权衡与压力层层递进。
与李光洁、蒋欣的对手戏中,以静制动的气场形成强烈戏剧张力,被观众称为老狐狸间的博弈。
王劲松通过肢体语言传递人物状态:如整理文件时的慢条斯理暗示深思熟虑,站立时笔挺的脊背强化体制内高官的威严感。
大量观众表示王劲松的表演“自带正气却暗藏玄机”,延续了其在《破冰行动》中林耀东的反派感染力,但此次的正面形象更具反差魅力。
与张译的对手戏被赞为“演技盛宴”,二人互动中既有上下级的距离感,又暗含同僚间的试探,贡献了多场“无声胜有声”的文戏。
王劲松在《以法之名》中,以层次分明的情绪表达、精准的细节把控和强大的角色代入感,成功塑造了一个既符合司法工作者庄重形象,又充满叙事张力的高层领导形象。
其表演不仅推动了剧情悬念的展开,更在有限的戏份中展现了老戏骨“以微观宏”的深厚功底,成为该剧品质的重要保障。
结语
除了以上几位,陈胜龙、谢鸿飞、秦锋、马重阳、熊磊、万潮、孙向群等人的扮演者也都和导演傅东育有过三次以上的合作。
从播出效果而言,这些“关系户”塑造的角色确实也很出彩,没有辜负导演和观众的期望。
事实上,演艺圈有自己的小团队这种现象很常见,不止傅东育导演爱用熟人,很多影视制作公司也有自己的制作班底。
大家最熟知的就是正午阳光,刘奕君、刘钧、冯晖、岳旸等人都是正午的御用配角。
只要演技过关,影视剧中塞关系户观众并不反对,就怕那种没演技还要硬加戏往里塞的那种“星二代”,不仅拉低影视剧质量,更是降低了观众的追剧体验。
对于《以法之名》这些“关系户”的表现,大家是否满意呢?